查看原文
其他

腾冲山寺,藏着边城的历史和风景!

边城小二哥 千万人 2019-04-07

千万人网 腾冲人的掌上家园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千万人


腾冲是祖国西南的边陲重镇,是著名的侨乡、文献之邦和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极边第一城”之称。


腾冲城处在一个大坝子中,被群山所环绕,不止山多,而且寺也很多,它们有的自然条件出众,有的地理位置独特,有的历史渊源极深……


让我们盘点盘点腾冲那些有名的寺宇,说不定有的你还不知道哩!



来凤寺


说起来凤寺,在腾冲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仅因为来凤山的名气,而且又因邻近市区,就在腾冲人的生活圈内,于是广为大家所熟悉。


来凤寺位于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始建于南诏古国(唐代)时期,原名龙凤神祠,明代改名为来凤寺,经历代修葺建设终成今天的规模。有山门、大雄宝殿、观音阁、释迦文殿、玉佛殿、白玉祖师殿等。寺内建筑典雅大方,佛象庄重肃穆,白玉卧佛和十八罗汉,造型有小乘佛教特色。


寺周树木繁茂,空气清新,生态十分优良,有抗战遗址、文笔塔、茶花基地等自然、历史和人文景观。


上世纪80年代,电影《天下第一剑》在这里摄景,成为一代人难忘的记忆。


曾经的来凤寺,香火鼎盛,门庭若市,是腾冲节假日人气最旺的景点。寺前的200多级天梯及“剑扫风烟”石碑响著边陲。



中天寺


中天寺位于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和顺侨乡西南后山麓下,四面青山环抱、绿树成荫。


中天寺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由乡人朝海张公鼎建前殿,合乡继后殿。嘉庆年间,和顺举人寸式玉在这里开办“中天书院”教书育人。


寺院依山而建,曾受地震、抗战等波及和影响,几经修缮,现已较具规模。平日里幽静,肃穆,每当举行“皇会”等祭祀活动,香客如云,却又是一番香火盛景。


中天寺是和顺最大的寺,也是一个至高点,站在寺门口可以俯瞰整个和顺古镇。



水映寺


水映寺位于下绮罗村南弥勒山(又称水尾山、罗生山)北麓,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腾冲保存较完整的古寺之一。


水映寺始建于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其建筑群由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玉皇阁(又称三星台)、四官殿、花园及僧舍等组成,分别建在一条中轴线和三条水平线上,大殿居于中央,正对山门,其布局上下错落有致,左右对称协调。寺院布局谨严有序,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建筑工艺精巧细腻。

寺院与山林为伴,离却尘世喧嚣,保有一份平和与淡然。四处远望时,山水田园尽收眼中。



高山寺


高山寺建于腾冲正东方的东山上,因选址高山深林,故取名为“高山寺”。


其建设年代较难考,相关资料不多,但听寺里的师傅说,也有数百年历史了。山中设有大雄殿、观音殿、金阙宫等,供奉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玉皇大帝、三清等。


《腾越十二景诗》中写到“球牟晚照古城东,九曲高山寺径通。日暮边关浑欲暗,佛脐光照翠微钟”。说的正是高山寺“球眸晚照”的异景。


据说古代寺里曾有一尊神奇的弥勒佛塑像,当朝暮光辉照在弥勒佛的大肚脐眼上,里面顿时金光灿灿,堪称奇景,腾冲因此有了十二景之一的“球眸晚照”。球眸,是这座山的名字。可惜,“高山寺一代”已于上世纪,湮灭于山野,“球眸晚照”仅存于典籍与世人想象之中。


其登山之路碗蜒而上,百步九折,较为艰辛。然而山中花木夺秀,鸟雀纷鸣,十分居怡人。站在天台眺望,腾冲城仿佛一轴平铺直述的画卷。



护珠寺


护珠寺位于腾冲城北5公里的小西乡盈水村岗峨山东麓,是腾冲古寺之一,为元代的腾冲知府孟光所建。


相传,岗峨河里有一条龙,常飞到天上戏珠玩耍,一天不慎掉到地上,被孟光拾到。他便将宝珠藏于正在塑造的佛肚中,将建好的寺取名为护珠寺,并在门上书一条幅:“光涵日月”,意为与日月争辉之意。


护珠寺座西向东,由天子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一天门、二天门等组成一个“品”字。寺内有隆庆三年(1596年)、康熙十年(1671年)和二十年(1681年)、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碑刻四通,记载了护珠寺发展变化的历史。


1944年,在驱除日军收复腾冲的反攻作战中,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总司令霍揆彰曾设指挥部于寺内,制定“迫敌于城内,围而歼之”的作战计划,成功策划了飞凤山战役、腾冲攻城战等著名战役,这是护珠寺建寺史上值得记载的一页。



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腾冲城南新生邑,寺名取自佛教经典《华严经》。据传,该寺始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后从明天顺年间开始,经历多次劫难,每隔240年复修一次。此寺于上世纪遭到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重修。


华严寺主体建筑于纵轴依次建接引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玉皇殿,各殿顺地势稍有递升。


世事无常,2016年1月27日,大年三十的晚上,华严寺又遭劫难,大雄宝殿、玉皇殿等主体建筑悉数毁于火灾。2017年10月24日华严寺举行灾后重建奠基启动仪式。


这座有着600历史的古刹,能否再现昔日光彩?



云岩寺


明光河畔,一座山形似尖牙的山孤峰矗立在路边,名曰大尖山,有寺悬挂在半山之间,过往旅人无不为之侧目,这便是云岩寺。(图片为王立权等人拍摄)


云岩寺修建于明万历年间,迄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初建的云岩寺叫云清观,居钟乳石悬于山半间。其地势高峻,山下一马平川,风光旖旎,是有名的道教圣地,与滇滩境内的云峰山齐名。


寺中佛像依势而修,有玉皇大帝,送子观音,就连孔夫子像也位列其中。每逢初一十五,来这里朝拜的人络绎不绝。


著名的明代大旅游家徐霞客曾到此观探,惊叹不已,连称“仙山圣地,腾北一绝”,并在平滑的石壁上写下“仙山圣境”四个行书字体。



宝峰寺


宝峰寺位于城西的“腾越名山”宝峰山,始建于唐代,盛建于清初,1988年经县政府重修,迄今也有数百年历史了。


其布局空间距离拉的很长,整座山即是寺院。山下有重修的大雄宝殿等建筑,山中有清殿、佛殿,寺院殿阁空间依山势而列高下。宝峰山是文人墨客集憩和抒怀的绝佳之地,也是昔日儒释道高人雅士游览修行的圣地。据考证,徐霞客曾留连其间长达数日日,并为它写下了赞誉的文字。


李根源先生在其《宝峰先生》一诗中写道:“宝峰山上白云封,拾级天梯策短筇。仰止高山胡吏部,一溪烟水满林松。”生动刻画了宝峰山色。


这里常年山青溪绦,四季野花竞争怒放,被认为是腾冲三大叠山组之一。更主要原因是它在历史上展现过名人、名文而闻名遐迩。保留完好的摩崖石刻,是这山中一绝。



清凉寺


清凉寺位于团田乡境内的清凉山,是腾冲南部团田、浦川、新华三乡共有的文化遗产,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有500余年历史。


寺院土地面积约15亩,为三进院落,前院多为三架、五架砖木结构建筑,供奉佛陀,后院为传统楼阁样式,供奉三清、玉皇。


寺内现有碑刻共九块,上自清代乾隆六年(1741),下至民国十五年(1926),对该寺历代创修沿革作了系统记述,同时涉及地方人文、地理等历史情况,具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


清凉寺北靠清凉山,南面大江,尽得高山长河地理之形胜。凭栏跳望,只见龙川江奔腾而去,日出日落,云蒸霞蔚,让人心生千年易逝之感慨。



云峰道观


云峰道观严格上不能算“山寺”的范畴,不过腾冲的寺院普遍兼具佛道两家的文化特色,因而也将其纳入,供读者比较。


云峰山道观主建筑建于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距今已有380年的历史。


其建筑大多立于绝壁之上,几经建设,从下往上依次为王母宫、灵官殿、吕祖殿、云里帝城,供奉王母娘娘、玉皇大帝、三清道祖等至高神灵,以及人们所熟悉的吕洞宾等神仙,是腾冲最为著名的道教胜地。


云峰山险峻异常,有数千级阶梯从山脚通向山顶,游人可身体力行,也可乘坐缆车。站在云峰顶上,群山都在眼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莫不如此。


如今人们来到云峰山,既可身亲感受其绝世傲立的雄姿,有情人亦可以于此许愿结系,以求终身相爱。


题外话: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处于边地的腾越州战事不断,土司滋事不断骚扰,朝廷为巩固政权,明英宗时期先后派王冀(傈僳族的刀杆节就是为了纪念他)三征麓川,长久巩固边疆,朝廷采取军屯制,屯兵边疆,此后腾冲汉族人口迅速增长。


云峰山所在的滇滩镇与缅甸山水相连,当时此地有重兵把守,这些士兵大量来自中原一代,他们将纯正的中原文化也带到了此地,道教文化也随之传到了这个边远之地,在风水极好的云峰仙山落地生根,并延续至今。

(明朝时期的云南地图)



其实腾冲寺宇众多,遍布各乡各镇,以上所列是其中的代表,再比如界头弥勒寺、洞山雷潜寺等都很有特点,不在此一一尽述。


(弥勒寺)


(雷潜寺)


作为中国边地唯一的纯正古典汉文化堡垒,腾冲的寺观具有浓重的汉传文化风格它们是这座边地名城在漫长岁月里,沉淀出来的一个个不可忽视的人文风景。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